资源简介
《DLT 5158-201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是中国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全称为《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该规程适用于各类电力工程项目中的气象勘测工作,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厂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规范电力工程中气象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规程由多个章节组成,涵盖了气象勘测的基本原则、勘测内容、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气象参数的选取与应用等方面。其中,基本原则部分强调了气象勘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进行勘测的具体要求。同时,规程还明确了气象勘测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流程,确保勘测工作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在勘测内容方面,规程详细列出了需要关注的主要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雷电活动、冰雪覆盖情况等。这些数据对于电力工程的设计至关重要,例如风速和风向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结构设计,而雷电活动则关系到防雷保护措施的制定。此外,规程还特别关注了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气象数据采集,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电力设施的影响。
数据采集方法是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勘测对象和环境条件,规程推荐了多种数据采集手段,包括地面气象站观测、遥感技术、数值模拟等。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工程设计提供更可靠的支持。同时,规程还强调了数据采集设备的选型与校准要求,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数据分析与处理部分是规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规程规定了气象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和建模方法,要求对历史气象数据进行长期趋势分析,以便预测未来的气象变化。此外,规程还提出了针对不同工程项目的气象参数选取原则,例如在高海拔地区应重点考虑低温和强风的影响,在多雷区应加强雷电防护设计。
《DLT 5158-201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电力工程气象勘测的专业化水平,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范气象勘测工作,有助于减少因气象因素导致的工程事故,提高电力设施的抗灾能力和使用寿命。
总之,《DLT 5158-201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它为电力工程的气象勘测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对于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