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113.10-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10部分:沥青混凝土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中沥青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该标准由国家能源局发布,自2012年实施以来,在行业内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工程,包括但不限于面板堆石坝、防渗墙、堤防等结构的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评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质量等级评定方法,确保沥青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功能性。
在内容上,《DLT 5113.10-2012》对沥青混凝土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涵盖了材料进场检验、施工过程控制、外观质量检查以及最终的工程验收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各工序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估,能够有效识别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后续的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该标准规定了沥青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等级划分方式,通常分为合格、优良两个等级。其中,合格是指工程满足基本的技术要求和设计规范;优良则是在合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施工工艺水平和工程质量的整体表现。这种分级制度有助于推动施工单位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在具体操作中,标准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记录。同时,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也需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还强调了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术交底,以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该标准还特别关注了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例如,对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拌合温度、摊铺厚度、压实度等关键参数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施工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DLT 5113.10-2012》已经成为水电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许多大型工程项目在施工前都会依据该标准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同时,该标准也为质量监督部门提供了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不同项目之间的质量比较更加科学和客观。
随着我国水电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DLT 5113.10-2012》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不仅规范了沥青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和质量评定流程,也为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积累,该标准有望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工程需求。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