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086-1999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导则》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由国家能源局发布,旨在规范水电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该标准适用于各类大型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包括原材料供应、搅拌设备选型、运输方式选择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
该导则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水电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生产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工程对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通过统一的设计标准,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保障工程安全。
在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中,原材料的选择和管理是关键环节。导则要求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合理选择水泥、骨料、掺合料及外加剂等材料,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储存管理。同时,应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条件,合理配置原材料的存储容量和运输方式,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稳定供应。
混凝土搅拌系统的设计也是导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导则规定了搅拌设备的选型原则,包括搅拌机的类型、容量、生产能力等参数的确定方法。同时,还强调了搅拌系统与原材料供应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生产和供应。此外,导则还对搅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时间控制以及搅拌均匀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混凝土运输系统的设计同样受到重视。导则指出,应根据工程现场的地形、交通条件和施工进度,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如汽车运输、皮带输送或泵送等方式。同时,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水分蒸发和温度变化,确保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时仍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
质量控制是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导则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材料进场检验、生产过程监控、成品混凝土的抽样检测等环节。同时,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范要求,减少人为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在环境保护方面,导则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噪声和废水,因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环保措施,如设置除尘设备、控制噪声污染、处理生产废水等,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此外,导则还强调了混凝土生产系统的安全设计问题。包括设备的安全防护、电气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等内容。通过完善的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体来看,《DLT 5086-1999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导则》为我国水电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和规范依据。其实施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生产系统的整体水平,推动水电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