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428-2010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规范电力系统中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设计、配置和运行,以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该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由相关电力设计、运行和科研单位共同起草,于2010年发布实施。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运行的复杂性日益增加,频率波动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系统出现有功功率不足时,频率会下降,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大面积停电事故。为此,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通过快速切除部分负荷,恢复系统频率至正常范围,从而避免事故扩大。
《DLT 428-2010》对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装置的整定原则、动作特性、配合方式以及与继电保护、自动发电控制等系统的协调关系。标准强调了装置应具备足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确保在系统频率异常时能够迅速响应,同时避免误动作带来的不必要的负荷损失。
该标准还明确了不同电压等级和系统规模下的减负荷策略。对于大型互联电网,要求采用分层分区的减负荷方案,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对于小型孤立电网,则应根据其具体运行条件制定相应的减负荷措施。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对装置的试验方法和验收要求,确保其性能符合实际运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DLT 428-2010》为电力调度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帮助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提高电网应对突发故障的能力。同时,该标准也为电力设备制造商提供了产品设计和测试的参考依据,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系统频率调节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DLT 428-2010》作为一项基础性技术标准,在保障电网安全、提升供电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该标准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和运行需求。
总之,《DLT 428-2010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是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文件,其实施对于提升电网安全水平、保障电力供应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