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413-2006 定额电压35kV Um=40.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式附件技术条件》是一项由中国电力行业制定的国家标准,主要针对额定电压为35kV(Um=40.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所使用的热缩式附件提出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电力电缆接头和终端等热缩式附件的设计、制造、检验与使用,旨在确保这些附件在电力系统中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本标准规定了热缩式附件的基本技术参数,包括材料性能、结构设计、电气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热缩式附件通常由热收缩材料制成,通过加热使其收缩,从而紧密包裹在电缆的接头或终端部位,起到绝缘和密封的作用。这种附件具有安装简便、适应性强、成本较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的连接和保护中。
在电气性能方面,《DLT 413-2006》对热缩式附件的绝缘电阻、介电强度、局部放电特性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附件在运行过程中能否有效防止电流泄漏和击穿现象的发生,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标准还对附件的耐压水平、介质损耗等参数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在机械性能方面,标准对热缩式附件的抗拉强度、弯曲性能、耐磨性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些性能决定了附件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是否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应力,避免因外力作用而损坏。同时,标准还要求附件具备一定的耐候性和抗老化能力,以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使用环境。
在材料选择方面,《DLT 413-2006》对热缩材料的种类、成分及加工工艺提出了明确要求。热缩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热收缩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同时,材料应无毒、无害,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标准还对材料的出厂检验和抽样检测方法进行了规范,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在试验方法上,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热缩式附件的各项测试项目及其操作流程。例如,绝缘电阻测试、介电强度测试、局部放电测试、热收缩性能测试等。这些测试方法有助于全面评估附件的性能,确保其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同时,标准还对测试设备、测试环境以及测试结果的判定依据进行了说明。
此外,《DLT 413-2006》还对热缩式附件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附件应有清晰的标识,标明产品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便于用户识别和管理。包装应牢固可靠,防止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并避免阳光直射,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DLT 413-2006 定额电压35kV Um=40.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式附件技术条件》是电力电缆附件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为热缩式附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电力电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