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390-2010 县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导则》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和指导县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该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县城配电网,对于提升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县城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节点,其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然而,传统的县城配电网存在设备老化、自动化程度低、故障响应慢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因此,制定《DLT 390-2010》标准,推动县城配电网的自动化改造,成为当务之急。
《DLT 390-2010》主要从技术要求、系统配置、功能实现、通信方式、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系统配置包括主站系统、终端设备、通信网络等组成部分,强调了各部分之间的协同配合与信息交互。同时,标准还明确了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要求,如实时监测、故障定位、隔离与恢复供电等,以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通信方式方面,《DLT 390-2010》推荐采用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确保信息传输的稳定性与实时性。同时,标准还提出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和分析,为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该标准还特别关注了安全性和可扩展性问题。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因通信中断或设备故障导致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同时,考虑到未来配电网的发展需求,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能够适应新能源接入、分布式电源管理等新技术的应用。
《DLT 390-2010》的发布与实施,不仅为县城配电网自动化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引,也为相关企业、设计单位和运行维护人员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县城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推动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
总之,《DLT 390-2010 县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导则》是指导我国县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文件,其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前瞻性。随着该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可靠的县城配电网体系,为城乡电力服务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