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新机场旅客航站楼及综合换乘中心工程金属屋面施工及节点处理方法》是一篇关于大型交通枢纽建筑中金属屋面施工技术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及其综合换乘中心的金属屋面施工过程,重点探讨了在复杂结构条件下如何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金属屋面安装与节点处理。
北京新机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之一,其设计和施工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金属屋面系统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防水、隔热、防风等基本功能,还对建筑的整体美观性、耐久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论文通过对金属屋面施工工艺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金属屋面施工方法。
论文首先从工程概况入手,介绍了北京新机场航站楼的总体设计特点,包括其独特的“海星”造型、大跨度结构以及复杂的屋面形态。这些特点使得传统的金属屋面施工方式难以直接应用,必须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和优化。同时,论文还分析了金属屋面材料的选择标准,如高强度、轻质化、耐腐蚀性等,为后续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论文重点阐述了金属屋面的安装工艺。由于航站楼屋面结构复杂,施工时需采用分段吊装、模块化拼接等方式,确保施工精度和安全。此外,论文还介绍了针对不同区域的屋面坡度、曲率变化所采取的特殊施工措施,如使用三维建模技术进行精准放样,确保金属板的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节点处理是金属屋面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屋面系统的密封性和稳定性。论文详细描述了各类节点的设计与处理方法,包括天沟连接、排水口设置、伸缩缝处理等。例如,在天沟连接处采用了多层密封胶和不锈钢卡扣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防止雨水渗漏;在伸缩缝部位则通过弹性密封条和可调节支撑结构实现灵活连接,避免因热胀冷缩导致的结构损坏。
除了施工工艺和节点处理,论文还讨论了金属屋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针对大型工程项目的特点,作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以及完工后的验收标准。同时,论文强调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论文还对金属屋面的后期维护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航站楼运行环境复杂,金属屋面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抗老化能力。作者建议采用定期巡检、清洁保养和局部修复等手段,延长屋面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总体来看,《北京新机场旅客航站楼及综合换乘中心工程金属屋面施工及节点处理方法》是一篇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论文,不仅为类似大型公共建筑的金属屋面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在金属屋面施工技术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