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腾一下段致密油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探讨》是一篇关于中国二连盆地阿南凹陷地区腾一下段致密油储层研究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环境、构造演化以及岩石学特征等多方面的分析,系统探讨了影响该地区致密油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后续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连盆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其中,阿南凹陷是该盆地内重要的含油气构造之一,其腾一下段作为主要的储集层位,具有一定的致密油储量。然而,由于该地区的储层普遍具有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特点,使得致密油的开发面临较大挑战。因此,研究该地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该论文首先介绍了二连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及阿南凹陷的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阿南凹陷是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期间形成的断陷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沉积体系和储层结构。在这一背景下,腾一下段的沉积环境以湖泊相为主,夹杂着三角洲相和河流相的沉积物,为储层的形成提供了多样化的物质基础。
其次,论文详细分析了腾一下段的岩石学特征。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该段地层主要由砂岩组成,颗粒以石英为主,长石和岩屑含量相对较低,表明其经历了较强的物理风化作用。此外,胶结物类型以硅质和碳酸盐为主,对储层孔隙结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然而,部分区域的储层由于溶蚀作用的存在,形成了次生孔隙,从而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在沉积环境方面,论文指出,腾一下段的沉积体系主要受到古气候和古地理条件的影响。在湖侵时期,水体较深,沉积物以细粒为主,形成泥岩或粉砂岩,不利于储层发育;而在湖退时期,水体变浅,沉积物以粗粒为主,有利于砂岩储层的形成。此外,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相带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区域,这些区域的砂体分布较为集中,且具有较好的连通性。
构造因素也是影响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论文分析了断裂活动对储层的影响,认为断裂不仅改变了地层的原始沉积格局,还可能成为流体运移的通道。同时,构造应力作用可能导致裂缝的形成,从而改善储层的渗透性。不过,过强的构造活动也可能导致储层破坏,降低其储集能力。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会减少孔隙空间,而胶结作用则可能堵塞孔隙。然而,溶蚀作用可以增加次生孔隙,提高储层的储集性能。因此,成岩作用的不同阶段对储层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综合来看,《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腾一下段致密油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探讨》这篇论文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该地区致密油储层的形成机制,揭示了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岩石学特征以及成岩作用等因素对储层质量的影响。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认识二连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优化勘探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