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东胜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瓦斯赋存规律研究》是一篇关于中国西部煤炭资源开发中地质构造与瓦斯分布关系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矿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瓦斯赋存规律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地质构造特征、煤层气储层条件以及瓦斯分布模式,论文为煤矿安全开采和瓦斯资源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东胜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北部,是内蒙古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区煤层发育良好,瓦斯含量较高,因此瓦斯灾害问题较为突出。论文首先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分析了东胜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在华北板块中的具体位置。通过对区域构造运动的研究,论文指出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包括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以及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这些构造运动对矿区的地质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地质构造演化方面,论文详细分析了东胜矿区的主要构造体系,包括断裂带、褶皱构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研究发现,该区主要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这些断裂不仅影响了煤层的空间分布,还对瓦斯的运移和聚集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论文还探讨了不同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构造演化过程中煤层气储层的形成机制。
在瓦斯赋存规律的研究部分,论文结合钻孔资料、测井数据和煤样分析结果,系统总结了东胜矿区瓦斯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瓦斯含量与煤层厚度、埋深、构造应力场以及煤质参数密切相关。论文指出,高瓦斯区域通常出现在煤层较厚、埋藏较深且构造活动频繁的地段。同时,研究还发现,断层带附近的瓦斯富集现象较为明显,这可能与断层作为瓦斯运移通道和封闭条件有关。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地质构造对瓦斯运移和富集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构造-瓦斯耦合模型,研究揭示了不同构造条件下瓦斯的运移路径和聚集模式。例如,在背斜构造中,瓦斯容易向上运移并聚集于顶部;而在向斜构造中,瓦斯则可能被封闭在底部煤层中。此外,论文还分析了构造应力对煤岩裂隙系统的影响,指出构造应力的变化会显著改变煤层的渗透性,从而影响瓦斯的流动和储存能力。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多种现代地质学和地球物理技术,包括地震勘探、地质填图、构造解析、煤岩显微分析和瓦斯含量测定等。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和可靠。同时,论文还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不同矿区的瓦斯赋存规律,为东胜矿区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最后,论文提出了针对东胜矿区瓦斯防治和资源利用的建议。基于研究结果,论文认为应加强地质构造的精细探测,特别是在构造复杂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同时,应优化矿井通风系统,提高瓦斯抽采效率;此外,还应加强对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实现瓦斯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矿区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东胜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瓦斯赋存规律研究》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论文。它不仅深化了对东胜矿区地质构造和瓦斯分布规律的认识,也为类似矿区的地质研究和瓦斯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