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巴音戈壁盆地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约束》是一篇探讨中国西北地区巴音戈壁盆地地质构造与铀矿成矿关系的重要论文。该论文旨在分析巴音戈壁盆地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及其对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影响,为该地区的铀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巴音戈壁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沉积盆地,其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这些构造运动不仅影响了盆地的沉积环境,还对铀元素的迁移、富集和成矿作用起到了关键作用。论文通过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特征、地球化学数据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系统研究了盆地构造演化与铀矿成矿之间的关系。
论文首先介绍了巴音戈壁盆地的地质背景,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层分布、构造特征等。通过对盆地内主要含矿层系的研究,作者指出该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古河道沉积体系密切相关。古河道沉积物为铀元素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而构造运动则控制了这些沉积物的空间分布和后期改造过程。
其次,论文详细讨论了盆地构造演化的主要阶段。根据地质证据,巴音戈壁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至晚侏罗世的裂陷作用,随后进入新生代的挤压构造阶段。这一系列构造事件导致了盆地内部的断裂系统发育,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这些构造活动不仅影响了沉积物的搬运和堆积,还为流体运移提供了通道,促进了铀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成矿。
在分析构造演化对铀成矿作用的约束时,论文强调了构造控矿作用的重要性。构造活动能够改变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速率,从而影响铀元素的溶滤和沉淀过程。同时,构造变形还可以形成局部的封闭空间,有利于铀矿体的保存。此外,构造运动还可能引发热液活动,进一步促进铀矿的富集。
论文还结合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探讨了铀矿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通过对比不同构造背景下铀矿的地球化学特征,作者发现铀元素的富集程度与构造活动强度呈正相关。这表明构造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铀矿的分布和品位。
最后,论文总结了巴音戈壁盆地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控制机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作者认为,进一步研究盆地内部的断裂系统、流体运移路径以及成矿流体的来源,将有助于更深入理解铀矿的形成过程。同时,加强区域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关联性研究,对于指导铀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巴音戈壁盆地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约束》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论文。它不仅丰富了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铀矿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