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新认识-地质及同位素年龄约束》是一篇关于中国西部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研究论文。该文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对康古尔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进行了重新探讨,提出了新的认识。文章旨在揭示该地区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并为区域地质研究提供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位于中国新疆东部的东天山地区,是该地区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它被认为是古亚洲洋构造域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塔里木板块与中亚造山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关于该剪切带的形成时代存在较大的争议,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地质证据提出了多种假说。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的岩石类型、构造变形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试图厘清其形成时间。
文章首先介绍了东天山地区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分布、岩浆活动以及主要构造特征。通过对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内的岩石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作者识别出多种变形变质岩系,包括片麻岩、糜棱岩和混合岩等。这些岩石记录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历史,反映了该地区经历的多期次构造运动。
在同位素年代学方面,作者采用了锆石U-Pb定年和黑云母40Ar/39Ar测年等多种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康古尔韧性剪切带的变形事件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之间,这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论有所不同。此外,部分样品还显示了更晚期的热事件,可能与后期的构造活动有关。
通过对地质和同位素数据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康古尔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构造变形和热事件。这一认识不仅有助于明确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序列,也为进一步研究中亚地区的构造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章还讨论了康古尔韧性剪切带与其他构造带的关系,指出其可能是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同时,作者强调了该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之间的潜在联系,认为韧性剪切带可能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
总体来看,《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新认识-地质及同位素年龄约束》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为康古尔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提供了新的证据,也对整个东天山地区的构造演化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结合地球物理探测和数值模拟方法,以更全面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历史。
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在中亚构造地质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它不仅丰富了区域地质资料,也为全球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案例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地质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和高精度数据的获取,以实现对地球历史更深入的理解。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