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质学基础”课程融入“四个自信”思政元素的思考》是一篇探讨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术论文。文章以“地质学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融入“四个自信”的思政元素,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论文首先指出,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的基础课程,“地质学基础”不仅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使命。因此,将“四个自信”融入课程教学,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文章认为,“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地质学基础”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感,提升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同时激发其对国家制度优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在具体实施路径方面,论文提出了多项建议。首先,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通过讲解中国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次,结合国内外地质学发展的对比,突出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进步,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此外,论文还强调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学研究成果,如青藏高原的形成、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国家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
论文进一步指出,课程思政的融入不是简单地添加政治内容,而是要在专业教学中自然渗透思政元素,做到润物无声。教师应注重教学设计,将“四个自信”与课程知识点有机结合,避免生硬灌输。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准确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的问题。认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效果纳入课程考核之中,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关注其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讨论、实践报告、小组合作等,全面评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思政表现。
最后,论文总结指出,将“四个自信”融入“地质学基础”课程,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课程育人实效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