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论文
  • 农业
  • 1959-2016年巴马县暴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59-2016年巴马县暴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巴马县暴雨气候气候变化年际变化降水特征
    15 浏览2025-07-19 更新pdf1.01MB 共2页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1959-2016年巴马县暴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是一篇研究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暴雨气候演变规律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通过系统分析巴马县近60年的气象数据,揭示了当地暴雨天气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区域气候适应和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巴马县位于中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交替特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巴马县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研究该地区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对于防灾减灾、农业规划以及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1959年至2016年间巴马县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暴雨事件进行识别与分析。首先,定义“暴雨”为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的天气过程,并据此筛选出历年来的暴雨记录。然后,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法以及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探讨暴雨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巴马县的暴雨发生频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上存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暴雨事件明显增多,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气候系统的调整有关。此外,暴雨的强度也有所增强,表现为单次暴雨的降水量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

    在时间分布方面,巴马县的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6月至8月),这一时期是华南地区的主雨季。然而,近年来春季和秋季的暴雨事件也有增多的趋势,说明季节性降雨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大气环流异常、海洋温度变化以及局地地形效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空间分布上,巴马县的暴雨多集中于山区和平原交界地带,这些地区由于地形抬升作用,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也可能加剧局部地区的暴雨强度,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

    论文还探讨了暴雨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气温升高可能导致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从而增强暴雨的强度和频率。此外,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大尺度气候模态对巴马县的降水模式也有显著影响。例如,在厄尔尼诺年份,巴马县的降水量通常偏少,而在拉尼娜年份则可能出现更多的暴雨。

    最后,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暴雨气候变化的建议。包括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优化城市排水设施,推广抗灾能力强的农业种植模式,以及开展公众防灾教育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巴马县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减少因暴雨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综上所述,《1959-2016年巴马县暴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通过对长期气象数据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巴马县暴雨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南方地区气候变迁的研究内容,也为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 封面预览

    1959-2016年巴马县暴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1953-2015年章水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1960-2015年增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定量研究

    1961-2015年福州地区雾日数的变化趋势及可能原因

    1961-2016年吉林省气候季节的演变特征

    1961年~2013年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区划指标变化趋势研究

    20012017年济南市降水化学特征分析

    2014年两次路径相似热带气旋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的对比

    20152019年于桥水库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2016年7月20-21日锦州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

    2018年9月23日闽北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2018年的水旱趋势小结

    20192020年吉林省秸秆焚烧的卫星监测结果和气象条件分析

    2021年国家自主贡献更新特征研究

    21世纪水政策的启示

    4·15鲁南中尺度暴雨物理机制研究

    CO2捕集与封存

    “8.2广州局部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综合风险防范战略思考

    《巴黎协定》与中国气候变化的法律应对

    不同外强迫对20世纪全球季风降水变化趋势的影响--NCARCCSM3.0模式结果分析

    不同统计时长对典型年选取结果的影响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