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年9月23日闽北暴雨过程特征分析》是一篇关于特定气象事件的学术论文,主要研究了2018年9月23日发生在福建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强降雨过程。该论文通过对此次暴雨的气象数据、天气系统演变以及地形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此次暴雨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闽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分布不均,且受地形影响显著。由于闽北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形复杂,使得局部地区的降水量往往远高于周边区域,因此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容易引发暴雨灾害。2018年9月23日的暴雨事件正是这一地区典型气象条件下的一个实例。
在研究方法方面,论文采用了多种气象资料分析手段,包括地面观测数据、雷达回波图像、卫星云图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此次暴雨的发生时间、空间分布、强度变化以及持续时间等关键特征。
论文详细描述了此次暴雨的发生过程。2018年9月23日,受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影响,闽北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尤其是在当天下午至夜间,降雨强度明显增强,部分地区出现了短时强降雨,导致河流水位迅速上涨,部分山区出现了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此次暴雨的成因。研究认为,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的减弱和冷空气的南下,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展的大气环流形势。同时,闽北地区复杂的地形也起到了放大效应,使得降雨在某些区域集中,加剧了灾害的程度。
在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方面,论文指出,此次降雨主要集中在闽北的南平市及周边地区,其中建瓯、顺昌等地降雨量最大,达到了特大暴雨级别。从时间上看,降雨主要集中在傍晚至深夜时段,持续时间较长,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
论文还探讨了此次暴雨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由于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导致部分低洼地区发生内涝,农田被淹,交通中断,部分房屋受损。同时,由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也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应对此次暴雨灾害,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包括启动防汛预案、组织人员转移、加强巡查和预警发布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但也反映出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防灾减灾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最后,论文总结了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对未来类似天气事件的应对建议。作者认为,应加强对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同时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减少未来类似灾害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2018年9月23日闽北暴雨过程特征分析》是一篇具有实际意义的气象研究论文,不仅深入分析了特定暴雨事件的形成机制和影响,也为今后类似的气象灾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