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藏班戈县白拉SSZ型蛇绿岩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是一篇关于西藏地区地质构造研究的重要论文。该论文主要探讨了位于西藏班戈县的白拉地区SSZ型蛇绿岩的年代学特征,并结合其构造背景,分析了该区域在古亚洲洋构造域中的演化历史。
蛇绿岩是大洋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的典型代表,通常被认为是古海洋板块俯冲、碰撞或扩张的产物。SSZ型蛇绿岩(即洋盆型蛇绿岩)则多与俯冲作用有关,常出现在造山带中,是研究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地质记录。白拉地区的SSZ型蛇绿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对于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以及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该论文通过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对白拉地区的蛇绿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团队采集了多个代表性样品,并利用锆石U-Pb定年技术,测定了蛇绿岩中锆石的年龄数据。结果表明,白拉地区的SSZ型蛇绿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这一时期正值古亚洲洋的活跃阶段。
锆石U-Pb年龄测定是一种高精度的地质年代学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岩石的形成年龄。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多个锆石颗粒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了可靠的年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为白拉地区的蛇绿岩提供了精确的形成时间,也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了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白拉地区的SSZ型蛇绿岩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的俯冲带环境,反映了当时洋壳的增生和俯冲作用。同时,该地区的蛇绿岩与周边的火山岩、侵入岩等地质体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说明该区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
论文还讨论了白拉地区蛇绿岩的构造意义。通过对年龄数据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可能属于古亚洲洋东段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期间,该区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包括洋壳的俯冲、碰撞和部分熔融作用,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地质格局。
此外,论文还对比了其他类似蛇绿岩的年代学和构造特征,发现白拉地区的蛇绿岩与全球范围内的SSZ型蛇绿岩在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进一步支持了其与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关联性。
总体而言,《西藏班戈县白拉SSZ型蛇绿岩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这篇论文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新的地质证据,特别是对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精确的年代学数据和深入的构造分析,该研究揭示了白拉地区蛇绿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作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