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南天山柯坪地区萨尔干基性岩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是一篇探讨新疆西南天山柯坪地区萨尔干基性岩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时代的重要学术论文。该研究通过对萨尔干基性岩进行详细的U-Pb同位素年代测定和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基性岩的形成机制、演化历史以及其在区域构造背景中的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基本地质概况。西南天山位于中国西部,是古亚洲洋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柯坪地区作为该区域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质研究价值。萨尔干基性岩是该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其形成与区域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对这些基性岩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
在研究方法方面,论文采用了U-Pb同位素年代学技术,通过锆石矿物的U-Pb定年,精确测定了萨尔干基性岩的形成年龄。同时,还对其岩石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包括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测定,以探讨其源区特征和岩浆演化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萨尔干基性岩的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具体为泥盆纪至二叠纪之间。这一时期正值古亚洲洋的扩张和闭合阶段,构造活动频繁。基性岩的形成可能与俯冲带的岩浆活动有关,或者是由于地幔柱或裂谷作用引发的岩浆上涌所致。此外,地球化学数据进一步显示,这些基性岩具有一定的亏损地幔源区特征,同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大陆地壳混染迹象。
通过对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论文还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发现,萨尔干基性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点,这表明其源区可能经历了部分熔融作用,并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结晶分异作用。同时,微量元素比值如Th/U、Nb/Y等也显示出与俯冲带相关岩浆的特征,暗示了基性岩可能是在俯冲作用背景下形成的。
论文还讨论了萨尔干基性岩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意义。研究认为,这些基性岩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可能是由于板块碰撞导致的地幔物质上涌或俯冲带的岩浆活动所致。它们的存在为理解西南天山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证据,同时也为该地区的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西南天山柯坪地区萨尔干基性岩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通过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萨尔干基性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作用。该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西南天山地区的地质资料,也为进一步探索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和成矿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