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煤层属性和工作面推进对冲击地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是一篇探讨煤矿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煤层本身的物理和力学特性以及工作面推进过程对冲击地压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中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高应力、高强度的采掘环境下,可能导致矿井结构破坏、人员伤亡以及设备损坏。因此,研究冲击地压的成因及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煤层属性和工作面推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在论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冲击地压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煤岩体的应力状态、煤层的物理性质以及开采活动密切相关。煤层的硬度、脆性、强度等属性直接影响其在开采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行为。此外,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方向以及开采方式等因素也会对冲击地压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这些因素,论文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法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建立合理的三维地质模型,模拟不同煤层属性条件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并观察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煤岩体的动态响应。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展示煤层内部的应力变化和裂隙扩展过程,从而揭示冲击地压发生的潜在机制。
论文中还详细讨论了煤层属性对冲击地压的影响。例如,煤层的强度越高,其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强,但在高应力条件下更容易发生突然破坏,从而引发冲击地压。而煤层的脆性则决定了其在受力后是否容易产生裂隙和断裂。研究结果表明,煤层的脆性和强度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重要参数。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工作面推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工作面推进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煤岩体来不及释放能量,从而增加冲击地压的风险。同时,推进方向的选择也会影响煤岩体的应力分布,进而影响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研究发现,在特定的推进方向下,煤岩体的应力集中区域会显著扩大,增加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论文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例如,优化工作面推进速度和方向,合理调整开采顺序,以减少应力集中区域的形成;加强煤层支护,提高煤岩体的承载能力;以及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掌握煤岩体的应力状态,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冲击地压。
该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冲击地压的形成机制,还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和评估冲击地压的风险,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降低煤矿开采中的安全隐患。
总之,《煤层属性和工作面推进对冲击地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学术论文。它通过科学的数值模拟手段,深入分析了煤层属性和工作面推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为煤矿行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