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煤层CO2地质存储与CH4强化开采示范工程现状》是一篇关于煤炭资源开发与碳捕集利用技术结合的学术论文,主要探讨了在煤层中进行二氧化碳地质存储(CO2 geological storage)和甲烷(CH4)强化开采(enhanced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 ECBMR)的示范工程现状。该论文旨在分析当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技术进展以及实际应用情况,为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CO2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煤层中的甲烷作为一种高热值的清洁能源,其高效开采不仅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还能通过CO2驱替甲烷的方式实现碳封存,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
论文首先介绍了CO2地质存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煤层中的可行性。CO2地质存储是指将工业排放的CO2注入地下深层地质构造中,使其长期稳定地储存,避免进入大气。煤层因其具有良好的孔隙性和渗透性,被认为是理想的CO2存储场所。同时,CO2在煤层中能够吸附于煤基质表面,并与煤中的有机质发生反应,进一步增强存储效果。
在CO2驱替甲烷方面,论文指出,煤层中的甲烷通常以吸附态存在于煤基质中,而CO2的注入可以改变煤层的压力场和吸附平衡,促使甲烷解吸并释放出来。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还能实现CO2的封存,形成“双赢”局面。此外,CO2驱替甲烷的过程还可能引发煤层结构的变化,影响煤层的渗透性能,因此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严格监测和控制。
论文还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示范工程案例。例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早在20世纪末就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并在一些矿区进行了小规模的示范项目。近年来,中国也在多个煤矿区启动了CO2地质存储与CH4强化开采的试点工程,如山西、内蒙古等地的示范项目。这些工程不仅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也为大规模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尽管CO2地质存储与CH4强化开采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CO2的注入过程可能对煤层结构造成破坏,影响长期稳定性;CO2与甲烷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导致不可控的泄漏风险;此外,经济成本较高,限制了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论文建议加强基础研究,优化技术方案,并推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以加快该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综上所述,《煤层CO2地质存储与CH4强化开采示范工程现状》这篇论文全面分析了当前在煤层中进行CO2存储和CH4开采的技术现状,总结了国内外的示范工程经验,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该论文对于推动煤炭行业的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