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赣边界鹿井地区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是一篇关于中国东南部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的重要论文。该文主要介绍了在湘赣边界地区的鹿井地区发现的一种印支早期花岗岩,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这篇文章对于理解中国东南部的地质演化历史、岩浆作用以及区域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论文首先对研究区的地质背景进行了概述。湘赣边界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交汇地带,是研究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重要区域之一。鹿井地区位于江西省境内,属于南岭成矿带的一部分,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吸引了众多地质学者的关注。通过对该地区的详细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印支早期的花岗岩体,这一发现填补了该区域在印支期岩浆活动方面的空白。
文章详细描述了鹿井地区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这些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并对其结构构造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和同位素测试,进一步明确了其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这些花岗岩属于印支早期(约250-280百万年)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当时板块碰撞引发的深部地壳熔融作用有关。
论文还讨论了该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大陆弧型特征,表明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俯冲作用有关。此外,它们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比值也支持了这一结论。这为理解华南板块在印支期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除了地质意义外,该论文还探讨了花岗岩的成矿潜力。由于该地区属于南岭成矿带的一部分,而南岭是中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区,因此该花岗岩的发现可能暗示着该地区存在潜在的矿化作用。研究者指出,这类花岗岩常与锡、钨、铜等金属矿床有关,因此对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论文还比较了鹿井地区花岗岩与其他同期花岗岩的异同,分析了其在区域岩浆演化中的位置。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岩浆活动特征,研究人员提出了该地区在印支期可能经历了多阶段的岩浆侵入过程。这种多阶段的岩浆活动可能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多次调整所导致的。
最后,文章总结了该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通过对鹿井地区印支早期花岗岩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华南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认识,也为后续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为未来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湘赣边界鹿井地区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它不仅揭示了该地区印支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也为区域构造研究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该地区有望成为华南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