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拉萨地体西部晚白垩世竟柱山组红层古地磁学结果及其地质意义》是一篇关于西藏拉萨地体地质演化的重要论文。该论文通过古地磁学的研究方法,对拉萨地体西部晚白垩世的竟柱山组红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在地质历史中的古地磁特征,并探讨了其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域的基本地质背景。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构造单元。竟柱山组作为该地区的一个重要地层单元,主要由红层组成,其沉积环境和年代学特征对于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晚白垩世时期,该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的地磁数据有助于重建当时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演化过程。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古地磁学的方法,通过对竟柱山组红层岩石样本进行定向采样,并利用磁力计测定其剩余磁化强度。通过去除岩石的后期热事件或化学变化所引起的磁性影响,研究人员提取了原始的古地磁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岩石的平均方向、倾角和偏角等参数,为后续的古地磁分析提供了基础。
研究结果显示,竟柱山组红层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在晚白垩世时期,该地区的地磁极位置与现代地磁极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拉萨地体在这一时期可能经历了较大的构造变形或旋转运动。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些古地磁数据与周边地区的古地磁记录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也表现出独特的特征,暗示着拉萨地体在晚白垩世可能存在独立的构造演化路径。
论文还讨论了这些古地磁结果的地质意义。首先,古地磁数据为拉萨地体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约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该地区在晚白垩世的构造运动模式。其次,研究结果支持了拉萨地体在中生代期间可能经历了向北或向东的旋转运动,这对于认识青藏高原的整体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红层的古地磁特征还可以用来识别沉积环境的变化,从而为区域沉积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论文还指出,尽管研究结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例如,由于红层岩石可能受到后期热事件的影响,部分古地磁数据可能不完全代表原始沉积时的地磁特征。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结合其他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如岩石学、同位素测年和地震勘探等,以更全面地理解拉萨地体的构造演化过程。
总体而言,《拉萨地体西部晚白垩世竟柱山组红层古地磁学结果及其地质意义》这篇论文为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通过对古地磁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者不仅揭示了拉萨地体在晚白垩世时期的地磁特征,还进一步探讨了其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以及全球板块构造演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