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寿山石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是一篇关于寿山石矿床形成机制及其资源潜力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通过对寿山地区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作用以及成矿环境等多方面的系统研究,深入探讨了寿山石的成矿地质条件,并对其未来的找矿前景进行了科学分析。
寿山石是中国著名的观赏石和雕刻用石,主要产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的寿山乡一带。其独特的颜色、质地和纹理使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然而,随着长期开采,优质寿山石资源逐渐减少,因此对寿山石矿床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后续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寿山地区的地质背景。寿山地区位于华南板块的东南部,属于闽东火山岩带的一部分。该区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结构。寿山石主要赋存于侏罗纪时期的火山岩中,尤其是流纹岩和英安岩中。这些岩石在后期的热液作用下发生了蚀变,形成了适合寿山石形成的矿物组合。
其次,论文详细分析了寿山石的成矿地质条件。寿山石的主要成分是地开石,这是一种低温热液蚀变产物。成矿过程中,富含铝、硅的热液流体沿着断裂带渗透到围岩中,与原生矿物发生反应,导致地开石的形成。此外,温度、压力、pH值等因素也对成矿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论文指出,寿山石的形成与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期间,强烈的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物质来源。
论文还讨论了寿山石的矿化特征。寿山石通常呈脉状或网状分布于火山岩裂隙中,矿体形态复杂,受控于断裂构造和岩石性质。不同类型的寿山石(如田黄、旗降石、荔枝冻等)在成矿条件上存在差异,这反映了成矿环境的多样性。此外,矿石的品位和质量也受到后期风化、氧化等作用的影响。
在找矿前景方面,论文提出了多项建议。首先,应加强区域地质调查,特别是对未开发或低勘探程度区域的进一步勘查。其次,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提高找矿效率。同时,应注重对已知矿点的深部和外围勘探,寻找新的矿体。此外,论文还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开发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论文总结指出,寿山石的成矿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其形成与多种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尽管当前优质矿石资源日益紧张,但通过科学的地质研究和合理的勘探开发,仍有望发现新的矿体,延长寿山石产业的生命力。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找矿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