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岩爆的预测及处理》是一篇关于大型水电工程中地下结构安全问题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针对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爆现象,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位于中国福建省宁德市,是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该电站的建设涉及大量的地下开挖工程,其中地下厂房作为核心建筑,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站的安全运行。然而,在地下开挖过程中,由于地应力释放、岩体结构变化等因素,容易引发岩爆现象,对施工人员和设备构成严重威胁。
论文首先介绍了岩爆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岩爆是指在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由于围岩内部积蓄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导致岩体发生脆性破坏并伴随岩石弹射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高应力区域,特别是在坚硬且脆性的岩体中更为常见。论文指出,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所处的地质条件复杂,岩体强度较高,存在较高的地应力水平,因此岩爆风险较大。
为了有效预测岩爆的发生,论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包括地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监测等手段。通过地质力学分析,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岩体的结构特征和受力情况;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如有限元法和离散元法,可以模拟地下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变化,预测可能发生的岩爆区域;此外,现场监测数据也为岩爆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岩爆处理方面,论文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首先,加强施工前的地质勘探和岩体稳定性评估,确保设计参数的准确性。其次,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如分层开挖、控制爆破等,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同时,论文还建议在可能发生岩爆的区域设置监测点,实时监控岩体变形和应力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岩爆后的处理方案。一旦发生岩爆,应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专业队伍进行险情排查和处理。对于受损严重的区域,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如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等,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同时,应结合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确保后续施工的安全。
论文还强调了岩爆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岩爆不仅是一个短期的施工问题,更涉及到工程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因此,必须将岩爆防治纳入工程全过程管理中,从设计、施工到运营阶段都要高度重视。只有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才能有效降低岩爆风险,保障地下工程的安全。
综上所述,《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岩爆的预测及处理》是一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为周宁抽水蓄能电站的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岩爆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随着我国能源建设的不断推进,此类研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地下工程的安全和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