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安市2018冬季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是一篇关于南安市在2018年冬季期间发生的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详细研究论文。该文通过对气象数据、天气系统演变及降水特征的分析,揭示了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发展规律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论文首先介绍了南安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然而,冬季通常降水较少,因此2018年冬季出现的连续性暴雨现象显得尤为异常,引起了广泛关注。
文章通过收集2018年11月至次年1月期间南安市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包括降水量、气温、湿度、风速和气压等信息,构建了完整的降水序列,并利用多种气象分析方法,如数值模拟、天气图分析和水汽通量计算,对暴雨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发现,此次连续性暴雨主要受到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活动的共同影响。在2018年冬季,副热带高压较弱且位置偏北,导致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持续输送至南安市,同时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强烈的对流不稳定条件,从而引发多次强降水过程。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此次暴雨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降水强度变化。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中旬至1月初是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期,日降水量多次超过50毫米,部分区域甚至达到100毫米以上,造成城市内涝、农田积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此次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空间上看,南安市西部和南部地区的降水量明显高于东部和北部,这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西部山区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增强了降水的垂直运动,导致局部地区降水量增加。从时间上看,暴雨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次降水事件持续时间较长,且间隔较短,形成了连续性的降水过程。
在分析过程中,作者还引用了相关气象学理论,如锋面系统、低涡切变、水汽输送通道等,以解释暴雨形成的物理机制。这些理论为理解此次极端天气事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今后类似天气过程的预测和防范提供了参考。
论文最后总结了此次连续性暴雨对南安市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作者指出,面对极端天气事件,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同时优化城市排水设施,增强抗灾能力,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总体而言,《南安市2018冬季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是一篇具有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详细描述了2018年冬季南安市的暴雨过程,还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和影响,为今后类似的天气研究和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