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干湿循环作用下镉污染红黏土的变形及强度特征》是一篇研究镉污染红黏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力学特性变化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因工业活动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特别是镉污染对红黏土工程性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污染土壤的治理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红黏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特殊黏性土,其具有高塑性、低渗透性和较强的收缩膨胀性等特点。然而,当红黏土受到重金属如镉的污染后,其物理和力学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其作为建筑材料或地基材料的适用性。因此,研究镉污染红黏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模拟了干湿循环作用对镉污染红黏土的影响。试验中采用了不同的含水率变化周期,以研究干湿循环过程中红黏土的体积变形、强度变化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镉污染红黏土的体积膨胀量逐渐增大,同时其抗剪强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在变形特性方面,论文指出,干湿循环作用会导致红黏土内部结构发生破坏,从而引起明显的体积膨胀和收缩现象。特别是在高含水率条件下,红黏土的膨胀能力增强,这可能对周边建筑物或基础设施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由于镉离子的存在,红黏土的孔隙结构和颗粒间结合力也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其变形行为。
在强度特性方面,研究发现,镉污染红黏土的抗剪强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干湿循环过程中,红黏土内部的水分反复蒸发和吸水,导致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减弱,从而降低了土体的整体强度。此外,镉离子的渗出也可能改变土体的化学成分,进一步影响其力学性能。
论文还探讨了镉污染程度对红黏土变形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污染浓度的增加,红黏土的变形量和强度损失也随之增大。这说明镉污染对红黏土的工程性质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长期暴露于干湿循环环境中的情况下。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镉污染红黏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行为,论文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颗粒之间的连接变弱,孔隙结构变得更加松散,这可能是导致其强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此外,论文还提出了针对镉污染红黏土的工程处理建议。例如,在工程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镉污染对红黏土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红黏土长时间处于干湿交替的状态;在后期维护中,应定期监测红黏土的变形和强度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总之,《干湿循环作用下镉污染红黏土的变形及强度特征》这篇论文为理解和评估镉污染红黏土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工程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对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变形和强度变化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对污染土壤的认识,也为相关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