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国南方典型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技术的思考》是一篇探讨中国南方地区城市黑臭河流治理问题的学术论文。该文针对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导致的水体污染问题,特别是南方城市中常见的黑臭河流现象,提出了系统性的治理思路和技术路径。文章结合了多个典型案例,分析了黑臭河流形成的原因、现状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对现有治理技术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论文首先指出,黑臭河流是城市水环境污染的一种严重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水体颜色变黑、散发恶臭气味,这不仅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对居民健康构成威胁。在南方城市,由于气候湿润、降雨频繁,水体自净能力较弱,加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长期排放,使得黑臭河流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有效治理黑臭河流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黑臭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底泥污染以及水体流动不畅等多方面因素。其中,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而面源污染则与城市地表径流、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流失密切相关。此外,河流底部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导致水体发黑发臭。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黑臭河流问题更加复杂。
在治理技术方面,论文详细介绍了多种可行的技术手段。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修复以及生态工程等方法。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清淤、曝气、截污等措施,可以快速改善水质状况;化学处理则通过投加药剂去除污染物,如使用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等技术;生物修复则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生态工程则强调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如构建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等。
论文还强调了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单一的治理技术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源头控制、过程管理与末端治理相结合。例如,在城市规划阶段就应考虑水体保护,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工作,也是保障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此外,文章还探讨了黑臭河流治理中的技术难点和挑战。例如,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投入下实现最大化的治理效果,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确保治理后的水体长期保持良好状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如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质变化;推广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水系统的韧性;鼓励产学研合作,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最后,论文总结认为,黑臭河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严格管理,才能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论文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黑臭河流治理的重视程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