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于功率外环附加阻尼控制的柔性直流抑制送端火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研究》是一篇聚焦于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研究论文。随着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次同步振荡(SSO)问题日益突出。次同步振荡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发电机转子与电网之间出现的频率低于工频的振荡现象,可能对设备安全和系统稳定造成严重威胁。该论文针对送端火电机组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可能引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外环附加阻尼控制的方法,旨在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论文首先分析了次同步振荡的产生机制及其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对送端火电机组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建模,研究者揭示了次同步振荡的主要成因,包括火电机组的机械惯性、励磁控制系统以及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响应等。这些因素在特定运行条件下可能导致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进而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和电网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外环附加阻尼控制的策略。该方法通过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外环控制中引入额外的阻尼环节,增强系统对次同步振荡的抑制能力。具体而言,研究者设计了一个附加的阻尼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实时调整阻尼参数,从而有效削弱次同步振荡的能量传播路径,提高系统的阻尼水平。
论文还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利用PSCAD/EMTDC等仿真软件,研究者构建了包含送端火电机组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在不同运行工况下进行了多次测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功率外环附加阻尼控制后,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幅度显著降低,振荡频率得到有效抑制,系统的动态响应也更加平稳。这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该控制策略的适应性与鲁棒性。研究者考虑了多种扰动因素,如负荷变化、线路参数波动以及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的接入,分析了所提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结果表明,即使在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下,该方法仍能保持良好的控制效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与送端火电机组之间的协同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推进,如何有效应对次同步振荡等动态稳定性问题成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的功率外环附加阻尼控制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基于功率外环附加阻尼控制的柔性直流抑制送端火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研究》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的论文。它不仅深入分析了次同步振荡的机理,还提出了有效的控制策略,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