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连铸坯纵裂纹和卷渣等缺陷的成因及应对措施综述》是一篇系统总结连铸过程中常见缺陷问题的学术论文。该文从连铸工艺的基本原理出发,重点分析了连铸坯中常见的纵裂纹和卷渣等缺陷的形成机制,并结合实际生产经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纵裂纹是连铸坯中最常见的表面缺陷之一,通常出现在铸坯的侧面或端面,其形成原因复杂,涉及多个工艺环节。论文指出,纵裂纹的产生主要与钢水的凝固过程有关,尤其是在结晶器内钢水冷却速度不均匀时,容易导致铸坯表面出现裂纹。此外,钢水成分、拉速、冷却强度以及结晶器振动参数等因素都会对纵裂纹的形成产生影响。作者认为,控制钢水中的硫、磷等杂质含量,优化结晶器冷却系统的设计,合理调节拉速和振动频率,是减少纵裂纹的重要手段。
卷渣缺陷则是指在连铸过程中,钢水表面的炉渣被卷入铸坯内部,造成铸坯内部存在夹杂物的现象。这种缺陷会严重影响铸坯的质量,降低钢材的机械性能。论文分析了卷渣的形成机理,指出卷渣主要发生在钢水从中间包流向结晶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钢水流动不稳定、保护渣性能不佳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同时,作者还提到,钢水的流动性、保护渣的铺展性以及中间包的流场设计对卷渣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上述两种缺陷,论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首先,在工艺控制方面,应加强钢水的成分控制,特别是对硫、磷等元素的含量进行严格管理,以减少裂纹的产生。其次,在设备配置上,应优化结晶器结构,提高冷却效率,确保铸坯在凝固过程中能够均匀冷却,避免局部过冷或过热现象的发生。此外,改进中间包和结晶器的流场设计,有助于减少钢水流动过程中的涡旋和气泡,从而降低卷渣的风险。
在技术应用方面,论文强调了现代连铸技术的发展对于改善铸坯质量的重要性。例如,采用电磁搅拌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钢水的流动状态,减少卷渣的发生;利用先进的在线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铸坯的表面质量和内部结构,及时发现并处理缺陷问题。此外,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有助于对连铸过程进行智能调控,提升整体工艺水平。
论文还指出,不同钢种和不同的生产工艺对缺陷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对于高碳钢或合金钢,由于其凝固特性与普通碳钢不同,可能需要调整冷却制度和拉速参数,以适应其特殊的凝固行为。而对于薄板坯连铸,则需特别关注铸坯的表面质量,防止因冷却不均而导致的裂纹问题。
综上所述,《连铸坯纵裂纹和卷渣等缺陷的成因及应对措施综述》是一篇内容详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论文。它不仅深入剖析了连铸过程中常见缺陷的形成原因,还提供了多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提高连铸产品质量、推动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