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辽西朝阳地区晚三叠世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是一篇探讨中国东北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论文。该研究聚焦于辽西朝阳地区的晚三叠世花岗斑岩,通过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该区域的岩浆活动特征及相关的地质演化过程。
论文首先对辽西朝阳地区的地质背景进行了概述。辽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边缘,是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重要区域。该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包括古生代至中生代的多期次构造事件。晚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处于重要的构造转换阶段,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量侵入岩体,其中包括本文所研究的花岗斑岩。
在年代学研究方面,论文采用了高精度的U-Pb锆石测年技术,对花岗斑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年代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花岗斑岩形成于晚三叠世,具体时间为约215至205百万年前。这一时间段与古亚洲洋的闭合和华北克拉通的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为理解该区域的构造演化提供了关键的时间约束。
地球化学分析部分,论文对花岗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花岗斑岩具有典型的钙碱性岩石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Ba)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斑岩可能来源于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并受到俯冲流体的影响。此外,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进一步支持了其岩浆来源的深部特征。
论文还讨论了花岗斑岩的成因机制。结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作者认为辽西朝阳地区的花岗斑岩是在古亚洲洋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俯冲作用导致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了富含挥发分的岩浆,随后发生了侵位和结晶作用,最终形成了花岗斑岩。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区域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也对理解华北克拉通东部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质意义上,该研究揭示了辽西朝阳地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该研究也为进一步探讨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花岗斑岩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闭合密切相关,说明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受到了深部地幔过程的控制。
此外,论文还指出,辽西朝阳地区的花岗斑岩可能与周边的矿产资源有关。由于其岩浆来源和演化过程涉及丰富的成矿物质,因此该区域可能存在潜在的金属矿化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结合矿产勘探工作,探索该地区的资源潜力。
综上所述,《辽西朝阳地区晚三叠世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通过对花岗斑岩的详细研究,作者不仅明确了其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还深入探讨了其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作用。该研究为理解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相关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