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陇县--宝鸡断裂带上自流井泉的地球化学特征》是一篇关于中国西北地区地质构造与地下水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论文。该文聚焦于陇县至宝鸡之间的断裂带区域,探讨了自流井泉的水化学组成及其成因机制,为理解区域地下水系统的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域的基本地质背景。陇县和宝鸡位于陕西省西部,地处秦岭北麓与渭河盆地交界地带,是重要的地质构造活动区。该区域受多条断裂带控制,包括著名的秦岭断裂带和渭河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对地下水的运移和补给具有重要影响。自流井泉作为地下水出露的一种形式,在该地区分布广泛,其水化学特征对于揭示地下水循环系统和地壳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方法方面,作者采用了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包括水样采集、离子浓度测定、同位素分析以及矿物溶解度计算等。通过对多个自流井泉样本的取样分析,获取了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如Na+、K+、Ca2+、Mg2+、Cl-、SO4^2-、HCO3^-等)以及微量元素含量,并结合同位素数据(如氢氧同位素、碳同位素)探讨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循环路径。
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陇县--宝鸡断裂带上的自流井泉水体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分异特征。不同井泉的水化学类型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碳酸盐型、硫酸盐型和氯化物型水。其中,碳酸盐型水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的浅部区域,而硫酸盐型和氯化物型水则多见于深部或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大的地段。这种分异可能与地下水流经的不同岩层及矿物溶解过程有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自流井泉的水化学特征受到构造活动的显著影响。断裂带的存在促进了地下水的垂直运移,使得深部热液与浅层地下水发生混合,导致部分井泉中出现高温高矿化度的特征。同时,断裂带的渗透性变化也影响了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使得不同井泉的水化学成分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
在同位素分析方面,氢氧同位素数据显示,自流井泉水的来源主要包括降水补给和深层地下水的上涌。部分井泉的δD和δ18O值接近当地雨水线,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而另一些井泉的同位素特征则显示出更深部水源的影响,说明地下水可能存在长期滞留或循环过程。
论文进一步讨论了自流井泉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作者指出,断裂带不仅为地下水提供了运移通道,还通过改变岩层渗透性和促进矿物溶解,影响了地下水的化学组成。特别是在构造活跃区域,地下水的循环速度加快,导致离子浓度升高,形成高矿化度的水体。同时,构造活动也可能引发局部热液活动,使部分井泉呈现出异常的水化学特征。
该研究对于理解区域地下水系统的演化机制、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预测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自流井泉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陇县--宝鸡断裂带上自流井泉的地球化学特征》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区域地下水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也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