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辽宁北部秀水盆地九佛堂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是一篇研究沉积岩中有机质组成及其地质意义的论文。该文通过对辽宁北部秀水盆地九佛堂组地层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系统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古环境、古气候以及有机质来源等重要信息。九佛堂组作为侏罗纪晚期的重要地层单元,在区域地质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在沉积岩中保存下来的古代生物体所含的有机化合物,它们能够反映原始有机质的来源、沉积环境以及后期的热成熟程度。这些化合物包括烷烃、甾烷、萜烷、芳香烃等,是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和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九佛堂组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取并鉴定了一系列关键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在研究中,作者首先对九佛堂组的地层特征进行了概述,指出其主要由砂岩、泥岩和页岩组成,属于湖泊相沉积。这种沉积环境为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对不同岩性样品的对比分析,发现泥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且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较为丰富,显示出较强的生物源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以长链正构烷烃为主,尤其是C27~C31之间的正构烷烃含量较高,这反映了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主导作用。同时,甾烷类化合物如β-胡萝卜烷、C27~C29甾烷的存在,进一步支持了陆源有机质的贡献。此外,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的出现则说明了微生物活动的存在,表明该地区可能经历了较弱的氧化条件。
在古环境重建方面,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合特征为研究当时的气候条件提供了依据。例如,高浓度的长链正构烷烃与低浓度的异构烷烃比值表明,该地区的气候可能较为温暖湿润,有利于陆生植物的繁盛。同时,某些特定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如藿烷系列的出现,也暗示了水体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还原条件。
此外,研究还探讨了九佛堂组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通过对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成熟度参数进行分析,如Ts/Tm比值、C29甾烷的ααα-20S/20R比值等,可以判断有机质的热成熟阶段。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有机质处于中等成熟阶段,具备一定的油气生成潜力。
论文还对九佛堂组与其他相似地层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了对比,发现其在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表现出局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区域构造运动、古地理变迁等因素有关。因此,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九佛堂组的地质演化过程,也为类似地区的沉积学和石油地质研究提供了参考。
总体而言,《辽宁北部秀水盆地九佛堂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这篇论文通过对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九佛堂组的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及热演化特征,为该地区的古环境重建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文章内容详实,方法科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