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煤矸石用作路基填料的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防治技术研究》是一篇探讨煤矸石在道路工程中作为路基填料应用时可能引发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学术论文。该论文对煤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重金属含量及其迁移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为煤矸石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成分复杂,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如铅(Pb)、镉(Cd)、砷(As)、汞(Hg)等。这些重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通过雨水淋溶、土壤渗透等方式进入环境,造成土壤、水体甚至大气的污染。因此,在将煤矸石作为路基填料使用时,必须对其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估。
论文首先对煤矸石的来源、组成及基本性质进行了介绍,指出不同矿区的煤矸石在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直接影响了其作为路基材料的应用效果和环境影响。同时,论文还分析了煤矸石中重金属的赋存状态,包括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等,这些不同的赋存形态决定了重金属的迁移能力和生物有效性。
在重金属污染评价方面,论文采用了一系列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对煤矸石样品的实验分析,得出不同矿区煤矸石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并据此划分出污染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煤矸石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已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针对煤矸石在路基工程中可能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技术措施。其中包括优化煤矸石的筛选与预处理工艺,减少有害重金属的释放;采用改良剂或稳定剂对煤矸石进行改性处理,提高其环境安全性;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煤矸石路基的重金属迁移情况进行长期跟踪和评估。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强调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煤矸石不仅可以缓解固体废弃物的堆积问题,还能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研究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煤矸石的具体性质和重金属含量,制定个性化的利用方案。
总体来看,《煤矸石用作路基填料的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防治技术研究》是一篇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研究论文。它不仅为煤矸石的安全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道路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