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致密油储层流体可动性及其控制因素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为例》是一篇探讨中国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储层中流体可动性的论文。该研究对于提高致密油资源的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系统分析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储层的地质特征、岩石物理性质以及流体流动行为,揭示了影响流体可动性的关键因素。
松辽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盆地之一,其北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致密油资源。由于致密油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使得其中的流体难以自由流动,从而对油气的开采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研究该区域致密油储层中流体的可动性,不仅有助于理解储层的微观结构和流体分布规律,也为后续的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首先介绍了松辽盆地北部的地质背景,包括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环境以及储层发育情况。通过对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者明确了致密油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岩心分析、测井数据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对储层的物性参数进行了详细描述。这些数据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流体可动性研究方面,论文重点探讨了储层中的流体流动机制。研究发现,致密油储层中的流体可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孔隙结构、矿物成分、润湿性以及流体性质等。其中,孔隙结构是决定流体可动性的核心因素之一。研究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揭示了不同类型的孔隙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矿物成分对流体可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黏土矿物含量较高会降低储层的渗透性,从而限制流体的流动能力。同时,石英等硬矿物的存在则有助于维持储层的稳定性,提高流体的流动性。因此,在评估致密油储层的开发潜力时,必须充分考虑矿物组成的变化。
润湿性也是影响流体可动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者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并结合流体驱替实验,分析了不同润湿条件下流体的流动行为。结果表明,水湿性较强的储层更容易发生水驱,而油湿性较强的储层则更有利于油的流动。这一发现对优化注水或注气开发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论文还讨论了流体性质对可动性的影响。例如,原油的粘度、密度以及溶解气量都会影响其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研究者通过实验模拟了不同流体性质下的流动过程,并分析了其对储层开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粘度、高溶解气量的原油更容易在储层中流动,从而提高了采收率。
最后,论文总结了影响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储层流体可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研究认为,为了提高致密油的开发效率,应采取合理的压裂技术和注水策略,同时加强对储层微观结构和流体性质的研究。此外,还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建立更加精确的储层评价模型。
综上所述,《致密油储层流体可动性及其控制因素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为例》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研究论文。它不仅深化了对致密油储层流体行为的理解,也为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