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凌源-宁城盆地牛营子坳陷侏罗系海房沟组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是一篇关于中国东北地区油气资源研究的重要论文。该论文聚焦于凌源-宁城盆地牛营子坳陷的侏罗系海房沟组烃源岩,通过对其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该地区油气生成、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海房沟组作为侏罗纪时期的沉积地层,是研究区域油气资源潜力的关键层位。在牛营子坳陷中,该组地层主要由砂岩、泥岩及粉砂岩组成,具有良好的生油潜力。论文通过对海房沟组烃源岩的样品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其芳烃化合物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
芳烃化合物是石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单环芳烃、多环芳烃以及含硫、含氮等杂原子芳烃。这些化合物不仅反映了有机质的成熟度,还能提供有关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生物来源的信息。论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获得了丰富的芳烃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海房沟组烃源岩中的芳烃化合物以多环芳烃为主,其中含有较高比例的菲类化合物,这表明有机质经历了中等程度的热成熟作用。同时,部分样品中还检测到了含硫芳烃,这可能与沉积环境中的缺氧条件有关,暗示了有机质在还原环境下保存较好。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芳烃化合物的分布模式与有机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房沟组烃源岩主要由腐殖型有机质构成,这种类型的有机质在热解过程中能够生成较多的轻质油和天然气,因此具有较高的油气生成潜力。
从地质意义上来看,海房沟组烃源岩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牛营子坳陷具备良好的油气生成条件,未来在该区域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具有较大的前景。
论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海房沟组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背景。通过对芳烃化合物的同位素分析,研究人员推测该地区在侏罗纪时期可能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有机质的大量堆积和保存。同时,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速率也对有机质的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论文还比较了不同层位和不同沉积相带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发现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烃源岩在芳烃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湖泊相的烃源岩中芳香烃含量较高,而河流相的烃源岩则表现出较低的芳香烃含量,这可能与沉积物的来源和水动力条件有关。
研究还指出,海房沟组烃源岩的成熟度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变化,这可能与构造运动、埋藏深度以及热演化历史等因素有关。通过对成熟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油气的生成和分布情况。
综上所述,《凌源-宁城盆地牛营子坳陷侏罗系海房沟组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这篇论文通过对海房沟组烃源岩的详细研究,揭示了该地区油气生成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为未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东北地区油气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也为类似地区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