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内蒙古泉子沟斑岩钼矿成矿岩体特征及岩石成因》是一篇关于中国北方重要金属矿床研究的学术论文。该文主要探讨了内蒙古地区泉子沟斑岩钼矿的成矿岩体特征及其岩石成因,旨在为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系统分析矿区地质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岩石学特征,论文揭示了斑岩钼矿的形成机制,为理解类似矿床的成矿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基本地质背景。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地质构造复杂,是多种金属矿床的重要分布区。泉子沟斑岩钼矿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属于华北地台的一部分。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生代至中生代,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作用。这些地质事件为斑岩钼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成矿岩体特征方面,论文详细描述了泉子沟斑岩钼矿的主要岩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矿区内的主要成矿岩体为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包括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和石英斑岩等类型。这些岩体具有明显的斑状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黑云母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磁铁矿和黄铜矿等金属矿物。岩体的空间分布受控于区域构造体系,通常呈脉状或岩株状产出,与断裂带密切相关。
此外,论文还对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岩样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发现这些岩体具有典型的钙碱性岩浆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Ba)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同时,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可能与围岩发生了相互作用,导致了成矿元素的富集。
在岩石成因方面,论文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提出了泉子沟斑岩钼矿的成因模式。研究认为,成矿岩体的形成与区域性的构造热事件密切相关,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运动有关。岩浆的来源可能涉及地幔柱活动或俯冲带物质的混合作用,导致了富含成矿物质的岩浆侵入地壳浅部。随后,在冷却和结晶过程中,成矿元素通过流体迁移和沉淀作用形成了斑岩型钼矿。
论文还讨论了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通过实验模拟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人员推测成矿温度大约在300至500摄氏度之间,压力范围在1至2千巴左右。这种高温低压环境有利于成矿流体的运移和金属矿物的沉淀。同时,研究指出,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岩浆脱挥发分作用,其成分以水为主,伴有CO₂、H₂S等气体组分,这进一步促进了金属元素的溶解和搬运。
最后,论文总结了泉子沟斑岩钼矿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在区域矿产资源评价中的意义进行了展望。作者认为,该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斑岩钼矿成矿机制的理解,也为其他类似矿床的勘探提供了参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探测手段,提高矿区找矿效率,推动区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