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校师生党群共建路径设计及实践探索--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院系人才培养为例》是一篇探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学术论文。该文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院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党群共建的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首先回顾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发展和当前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特别是在高校中,学生群体日益庞大,思想活跃,对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增强其吸引力和实效性,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党群共建”的理念,即通过党组织与群众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群共建不仅能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论文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院系为案例,详细介绍了该院系在党群共建方面的具体实践。例如,该院系通过建立“党员导师制”,由党员教师担任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师,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开展了“党团联动”项目,将党组织与共青团组织结合起来,共同策划和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如志愿服务、学术竞赛等,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过程中,该院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党建活动中来。例如,通过设立“青年党员先锋岗”,引导学生在学习、科研、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校园论坛等,加强党的理论宣传和政策解读,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论文还分析了党群共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计算机学科领域,面对快速发展的科技环境,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
此外,文章还指出了当前党群共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高校对党群共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制度保障;一些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有部分党员教师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际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活动内容、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
综上所述,《高校师生党群共建路径设计及实践探索--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院系人才培养为例》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论文。它不仅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其他高校在推进党群共建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通过党群共建,高校可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