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2018年3~6月温高雨少成因分析》是一篇研究福建省在2018年春季气候异常现象的学术论文。该文通过分析2018年3月至6月期间福建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探讨了这一时期出现的“高温少雨”现象的成因,为理解区域气候特征及应对极端天气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首先对福建地区2018年春季的气候背景进行了概述。根据气象观测数据显示,2018年3月至6月期间,福建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显著高于历史同期水平,而降水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值。这种“高温少雨”的组合使得该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现象,影响了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以及生态环境。
为了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作者采用了多种气象学方法,包括对比历史气候数据、分析大气环流模式以及利用遥感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论文指出,2018年春季福建地区的高温少雨现象主要受到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影响。具体来说,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增强是导致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副热带高压的持续控制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进入福建地区,从而抑制了降水的发生。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其他可能的因素,如厄尔尼诺现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研究表明,2018年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处于弱厄尔尼诺状态,这可能对东亚季风系统的强度和位置产生了一定影响,进而间接影响了福建的降水情况。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偏强和偏北,也进一步削弱了西南季风向福建输送水汽的能力。
除了大尺度环流因素外,论文还探讨了局部地形和海洋环境对气候的影响。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山地丘陵众多,地形复杂,对气流的阻挡和抬升作用较强。在某些特定区域,由于地形效应,降雨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山区降水较少,而沿海地区则相对较多。此外,南海和台湾海峡的海表温度变化也可能对福建的降水产生一定影响。
论文还讨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2018年福建春季的“高温少雨”现象正是这一趋势的一个体现。作者认为,在未来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类似的现象可能会更加频繁,因此需要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和预警。
通过对2018年福建春季气候异常现象的分析,该论文不仅揭示了其成因,也为今后的气候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作者建议,应加强区域气候监测能力,提高对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并结合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总之,《福建2018年3~6月温高雨少成因分析》是一篇具有实际意义的学术论文,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关于区域气候研究的内容,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