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北山红山井东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是一篇关于中国西部地区重要金属矿床研究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主要围绕甘肃省北山地区的红山井东钼金多金属矿床展开,探讨了其地质特征、矿化规律以及矿床成因等问题。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年等手段,作者对矿区的构造背景、岩浆活动、矿化作用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红山井东钼金多金属矿床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北山成矿带,该区域是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论文指出,矿区地处古亚洲洋构造域与中亚造山带的交汇地带,受多种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质结构。矿区的地层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岩和中生代侵入岩构成,其中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这些岩石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在矿床地质特征方面,论文详细描述了矿区的矿体形态、空间分布、矿物组成及矿石结构构造。研究表明,矿体主要呈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断裂带及其附近,矿石类型以硅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为主。主要金属矿物包括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以及少量的辉钼矿和自然金。矿石的粒度较细,常呈浸染状或细脉状分布,显示出较强的热液矿化特征。
论文还重点分析了矿床的成因机制。通过对矿石中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结合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作者认为红山井东钼金多金属矿床属于典型的高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房,随着岩浆的演化和冷却,流体在构造裂隙中运移并沉淀,形成了丰富的金属矿化。此外,矿床的形成还受到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特别是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期间,强烈的构造运动促进了成矿流体的迁移和矿质的富集。
在成矿时代方面,论文通过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技术,确定了矿区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而矿化作用则发生在早白垩世初期。这一时间序列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区域内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同时,论文还讨论了成矿过程中的氧化还原条件,认为成矿环境总体上处于弱酸性至中性,有利于金属硫化物的沉淀。
此外,论文还对矿区的找矿远景进行了评估。根据矿床的空间分布、矿化强度及成矿条件,作者认为红山井东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尤其是在深部和外围地区可能存在更多的隐伏矿体。建议进一步开展综合找矿工作,结合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异常分析等手段,提高矿床的勘探效率。
综上所述,《甘肃北山红山井东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是一篇内容详实、数据丰富的地质学研究论文。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红山井东钼金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还深入探讨了其成因机制和成矿规律,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该研究也为类似矿床的勘查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