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演化分析》是一篇关于中国南方页岩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研究论文。该论文聚焦于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旨在为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涪陵地区位于中国重庆市,是四川盆地东部的重要页岩气富集区。五峰-龙马溪组作为该地区主要的页岩气储层,其裂缝系统对页岩气的储存和运移具有关键作用。论文通过对该区域地质构造、岩石性质以及裂缝分布规律的研究,揭示了页岩裂缝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特征、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等。五峰-龙马溪组属于下志留统,主要由黑色页岩和硅质页岩组成,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储集性能。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包括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这些构造活动对页岩裂缝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裂缝发育特征方面,论文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综合研究,系统总结了五峰-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的类型、分布规律和空间展布特征。研究发现,裂缝主要分为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两类。天然裂缝包括层理缝、矿物裂隙和构造裂隙,其中层理缝是页岩中最常见的裂缝类型,主要受沉积构造控制。构造裂隙则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附近,受区域应力场影响较大。
论文还探讨了裂缝的演化过程。研究认为,裂缝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地质过程,受到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流体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沉积阶段,页岩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生气体,导致孔隙压力升高,从而促进裂缝的形成。在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会影响裂缝的保存和扩展。构造运动则通过应力变化进一步改造已有的裂缝系统,使其更加复杂。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裂缝对页岩气开发的影响。研究表明,裂缝系统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页岩气的渗透性和可采性。高密度裂缝区通常具有较好的气藏条件,适合进行水平井压裂作业。而低裂缝密度区则需要通过人工手段增强裂缝网络,提高气体产量。
为了验证研究成果,论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岩石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测、X射线衍射分析和地球物理测井解释等。这些方法从微观到宏观全面揭示了页岩裂缝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论文还对裂缝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体来看,《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演化分析》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的研究论文。它不仅丰富了页岩气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也为实际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页岩气资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此类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