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凌源-宁城盆地中元古代早期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研究》是一篇关于中国北方中元古代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论文。该论文通过对凌源-宁城盆地的详细地质调查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在中元古代早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为理解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凌源-宁城盆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交界处,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该区域在中元古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包括裂谷作用、沉积作用以及后期的构造变形。这些地质过程对区域内的岩石类型、地层分布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包括区域构造格局、地层特征以及岩浆活动等。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岩石样品的分析,作者明确了该盆地的主要构造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凌源-宁城盆地在中元古代早期经历了一个由拉张到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在构造演化过程中,裂谷作用是盆地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认为,该盆地可能是在古大陆边缘由于地幔热柱活动或板块拉张作用下形成的裂谷盆地。这种裂谷环境为沉积物的堆积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了丰富的沉积岩系。同时,裂谷作用还伴随着火山活动,形成了玄武岩和安山岩等火山岩地层。
随着构造应力场的变化,盆地逐渐由拉张环境向挤压环境过渡。这一转变可能与周边构造带的碰撞或俯冲作用有关。在挤压作用下,盆地内部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包括断裂活动、褶皱作用以及逆冲推覆等现象。这些构造特征不仅改变了盆地的形态,也对沉积体系和矿产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文还探讨了盆地构造演化与区域构造动力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地震剖面、重力数据以及磁法资料的综合分析,作者提出了凌源-宁城盆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盆地的演化受到多个构造事件的影响,包括古亚洲洋的闭合、华北克拉通的稳定化以及后续的构造改造。
此外,研究还涉及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相变化反映了构造运动对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例如,在裂谷阶段,盆地内主要发育湖相和河流相沉积;而在挤压阶段,则出现了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这些沉积特征为重建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条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论文还讨论了盆地中的矿产资源情况。研究表明,凌源-宁城盆地内可能存在多种矿产资源,如金、铜、铁等金属矿床以及油气资源。这些矿产的形成与盆地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裂谷阶段和后期构造变形过程中,流体活动和成矿作用得到了加强。
综上所述,《凌源-宁城盆地中元古代早期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研究》通过多方面的地质调查和分析,系统地揭示了该地区在中元古代早期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华北克拉通的地质演化历史,也为区域矿产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