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华北板块中部燕山期陆内变形来自云冈盆地侏罗系沉积-构造-年代学约束》是一篇关于华北板块地质演化的重要论文,主要探讨了燕山期陆内变形的特征及其在云冈盆地的表现。该论文通过综合分析沉积、构造和年代学数据,揭示了华北板块中部在中生代时期所经历的复杂构造演化过程。
华北板块是中国最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之一,其内部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尤其是燕山期(约180-120百万年前)的构造活动对区域地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燕山期构造运动是东亚大陆内部重要的造山事件,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然而,由于研究区地质条件复杂,燕山期构造变形的具体机制和时空演化仍存在诸多争议。
云冈盆地位于华北板块中部,是研究燕山期构造变形的理想区域。该盆地发育了丰富的侏罗系地层,包括碎屑岩、火山岩及沉积岩等,为研究沉积环境和构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云冈盆地的构造特征也反映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是研究陆内变形的关键窗口。
本文通过对云冈盆地侏罗系地层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沉积相分析、构造变形特征以及年代学数据,系统地重建了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云冈盆地在侏罗纪时期经历了多阶段的沉积作用,沉积环境从陆相逐渐过渡到海陆交互相,反映出区域构造背景的动态变化。
在构造方面,云冈盆地表现出明显的断裂活动和褶皱变形特征,这些构造现象与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盆地内的断裂系统主要受控于区域性构造应力场,其中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是主要的构造控制因素。这些断裂不仅影响了沉积物的空间分布,还控制了后期的构造变形模式。
年代学研究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锆石U-Pb测年、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等方法,研究团队获得了云冈盆地侏罗系地层的精确年代信息。这些数据表明,云冈盆地的沉积作用主要集中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而构造变形则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早期。这为厘清燕山期构造运动的时间序列提供了关键证据。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云冈盆地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认为,燕山期华北板块内部的陆内变形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同时也受到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云冈盆地的构造演化反映了华北板块内部的应力调整过程,是研究陆内变形机制的重要案例。
此外,该论文还讨论了云冈盆地与其他相邻盆地之间的构造联系,指出燕山期构造运动在华北板块内部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不同盆地的构造响应可能受到局部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多种地质证据进行综合分析。
总体而言,《华北板块中部燕山期陆内变形来自云冈盆地侏罗系沉积-构造-年代学约束》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丰富了华北板块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也为理解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和数据的可靠性,使其成为相关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