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滇东南老君山变质核杂岩变形-变质作用及对剥露过程的约束》是一篇关于地质学领域的重要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云南省东部老君山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与变质作用之间的关系。该地区位于华南板块的西南缘,是研究大陆碰撞造山带和地壳演化的重要区域之一。论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分析、显微结构观测以及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老君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剥露过程中的作用。
老君山变质核杂岩属于典型的变质核杂岩体系,其形成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论文指出,该地区的变质核杂岩主要由中-下部的基底岩系和上部的盖层岩系组成,其中基底岩系以片麻岩、大理岩和变粒岩为主,而盖层则包括火山岩和沉积岩等。这些岩石经历了复杂的变质作用过程,主要表现为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的叠加,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变质相带。
在变形特征方面,论文详细描述了老君山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变形模式。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变形主要受控于韧性剪切带的发育,特别是在主滑脱面附近,变形强度显著增强。通过显微结构分析发现,岩石中普遍发育有定向排列的矿物颗粒、拉伸线理和剪切带构造,这些特征反映了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塑性变形过程。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级别的剪切带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表明该地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事件。
变质作用的研究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之一。论文通过对岩石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以及变质相平衡计算,确定了老君山变质核杂岩的变质程度和温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中-高级变质条件下,温度范围约为550-700°C,压力范围为6-10kbar。这一变质条件与区域构造背景相吻合,表明该地区可能经历过强烈的构造加热和深部物质的抬升过程。
论文还探讨了变质核杂岩的剥露过程及其地质意义。剥露过程是指地壳深部的岩石因构造抬升和侵蚀作用逐渐暴露于地表的过程。通过对变质核杂岩的剥露历史进行重建,研究认为老君山地区的剥露可能与后期的断裂活动和地壳缩短有关。剥露过程中,岩石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冷却和减压,导致了变质作用的终止和后期的风化作用。这种剥露过程不仅影响了岩石的保存状态,也对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制约条件。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老君山变质核杂岩与其他类似构造单元的对比研究。通过与邻区的变质核杂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老君山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也与其他构造带存在相似之处。这表明,滇东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可能受到多个构造事件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滇东南老君山变质核杂岩变形-变质作用及对剥露过程的约束》是一篇系统研究变质核杂岩构造与变质作用关系的学术论文。通过对老君山地区变质核杂岩的详细分析,论文不仅揭示了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也为理解类似构造单元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该研究对于认识华南板块的构造演化、地壳增生过程以及变质作用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