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救助管理站开展救助工作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管理要求和监督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工作。
Title:Work Specifications for Shelter Management Stations - DB22/T 2444-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C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444-2016《救助管理站救助工作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救助管理站的救助服务工作。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3.1 救助对象
该条款明确了救助管理站的服务对象范围。主要包括流浪乞讨人员、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以及其他需要临时救助的人员。救助管理站应确保这些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5.1 接待登记
接待登记是救助工作的第一步。根据标准要求,工作人员需对求助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并记录求助原因和时间。这一环节有助于后续提供精准的服务和支持。
6.1 生活照料
生活照料是救助管理站的核心职责之一。标准指出,应为受助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如饮食、衣物、个人卫生等。同时,还应注意受助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提供心理支持。
7.1 医疗救助
对于有医疗需求的受助人员,救助管理站应及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标准强调,要保障受助人员在就医过程中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8.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救助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标准要求救助管理站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设施设备的安全性,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还需加强对受助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9.1 资料归档
资料归档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规定,所有与救助相关的文件资料都应妥善保存,以便日后查阅和审计。这不仅有助于工作的连续性和透明度,也为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提供了证据支持。
以上是对DB22/T 2444-2016中部分关键条款的解读,希望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