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文化资源中纹样数据与数字内容的标注原则、方法及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文化资源领域内纹样数据的采集、标注、存储和应用。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ultural Resources Data and Digital Content Annotation - Part 2: Pattern Anno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J86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CPRA 200.2-2024 文化资源数据与数字内容标注技术要求 第2部分:纹样标注》中关于“纹样分类编码体系”的更新内容,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较于《TCPRA 200.2-2019》版本,新版标准对纹样分类编码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旧版标准采用的是基于传统手工艺分类法的编码系统,而新版则引入了基于国际通用艺术风格分类法的结构化编码方式。这种变化不仅提升了编码系统的科学性和普适性,还增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兼容性。
以“几何纹样”为例,旧版标准将其归为单一类别,而新版标准将其细分为抽象几何、规则几何和自由几何三个子类,并赋予每个子类独特的编码前缀。例如,“G-A-001”表示抽象几何的第一种样式,“G-R-002”代表规则几何的第二种样式。这样的细化有助于更精准地描述纹样的特征,从而提高数据检索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或机构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施这一新的编码体系:
1. 培训员工: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版标准的具体内容,特别是新增的分类原则和编码规则。
2. 建立数据库:根据新的编码体系,重新整理现有的纹样资料库,确保所有记录都符合最新标准。
3. 开发工具支持:利用软件工具自动生成符合新标准的编码,减少人工错误。
4. 持续优化:定期评估编码体系的实际使用效果,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完善。
通过上述措施,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自身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力。同时,这也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使得更多珍贵的文化资源得以被准确记录和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