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签订程序以及履行和争议解决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商业特许经营活动中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ommercial Franchise Contract
中国标准分类号:A2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商业特许经营是一种基于品牌、技术、服务等知识产权的经营模式,它通过特许人授权被特许人使用其拥有的资源,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利益。为了规范这种经营模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SBT 10815-2012 商业特许经营合同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一标准为特许经营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旨在保护特许人与被特许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商业特许经营行业的健康发展。
《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在特许经营中,信息披露是保障被特许人知情权的重要环节。《规范》要求特许人在签约前至少提前30天向被特许人提供商业信息文件,其中包括特许人的经营历史、商标注册情况、财务报表等。这一要求不仅有助于被特许人全面了解合作方的情况,还能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合作纠纷。
例如,某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在与一家加盟商签约时,未按要求披露其商标存在争议的信息。结果,加盟商在开业后遭遇法律诉讼,导致经营受阻。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信息披露不足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尽管《规范》为合同执行提供了框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特许人缺乏诚信意识,在合同履行中未能兑现承诺,如不按时提供技术支持或培训;另一方面,被特许人也可能因经营不善或管理不当而违约。
以某服装品牌为例,该品牌的特许经营合同规定,被特许人需按照总部的统一设计装修店铺。然而,部分加盟商为了节约成本,擅自更改设计方案,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合同条款,也影响了品牌的整体形象。
并非所有特许经营都以失败告终。某国际知名的便利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扩张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品牌严格遵循《规范》的要求,不仅在签约前提供了详尽的商业信息,还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持续为加盟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选址评估、人员培训、供应链管理等。
据统计,该品牌在中国的加盟店数量已超过5000家,年营业额突破百亿元人民币。这一成绩离不开其对《规范》的严格执行以及对合作伙伴的长期投入。
《SBT 10815-2012 商业特许经营合同规范》作为行业标准,为特许经营合同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明确合同要素、强化信息披露、细化权利义务等内容,《规范》有效减少了合作双方的矛盾,推动了行业的良性发展。然而,要真正实现规范化的运作,还需各方共同努力,从制度建设到具体执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