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蛋白制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大豆蛋白制品。
Title:Soy Protein Produ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9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BT 10649-2012 是中国食品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大豆蛋白制品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这一标准的出台,旨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大豆蛋白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大豆蛋白制品作为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大豆蛋白因其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逐渐成为肉类替代品和功能性食品的理想选择。
根据 SBT 10649-2012 的规定,大豆蛋白制品是指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类食品。这类产品通常包括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组织化蛋白等类型。其中,分离蛋白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 90% 以上,适用于高端食品领域;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则在 70%-90% 之间,广泛应用于肉制品、乳制品和烘焙食品中;而组织化蛋白则具有类似动物肌肉纤维的质地,常用于制作仿肉食品。
大豆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尤其富含亮氨酸、赖氨酸等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氨基酸。此外,大豆蛋白还具有较低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较高的膳食纤维含量,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健康食品原料。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每天摄入适量的大豆蛋白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例如,某国际食品公司推出的基于大豆蛋白的植物肉产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每百克 25 克,同时脂肪含量仅为 3 克左右,深受健身爱好者和素食主义者欢迎。这种产品的成功上市,不仅证明了大豆蛋白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潜力,也反映了消费者对健康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确保大豆蛋白制品的质量符合 SBT 10649-2012 标准,生产企业需要严格把控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以及最终产品的检测环节。首先,原材料的大豆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确保无霉变、无污染。其次,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采用先进的提取技术和设备,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最后,成品需经过一系列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如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及菌落总数等。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大豆蛋白制品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未来五年内,全球大豆蛋白市场规模将以每年 8% 的速度增长。然而,这一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原材料价格波动、生产工艺改进成本高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许多企业开始探索新的技术路径,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大豆品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有企业尝试将大豆蛋白与其他植物蛋白(如豌豆蛋白、大米蛋白)混合使用,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SBT 10649-2012 大豆蛋白制品标准的实施,不仅为中国食品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高质量的产品选择。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大豆蛋白制品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