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酱腌菜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经腌制、发酵或不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酱腌菜产品。
Title:SBT 10439-2007 Pickled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5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BT 10439-2007 是中国商业行业标准中关于酱腌菜的产品规范,旨在确保酱腌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统一的标准依据。该标准涵盖了酱腌菜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作为食品行业的基础性标准之一,SBT 10439-2007 对于推动酱腌菜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酱腌菜是指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经过盐渍、糖渍、醋渍或其他调味料处理后制成的发酵或非发酵产品。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酱腌菜可以分为发酵型和非发酵型两大类。发酵型酱腌菜如泡菜,通过乳酸菌发酵产生独特的风味;而非发酵型酱腌菜则通过腌制、调味等工艺直接形成风味。此外,根据调味料的不同,酱腌菜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甜味、咸味、酸味等多种类型。
SBT 10439-2007 对酱腌菜的技术要求进行了严格规定,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三大方面。感官指标涉及产品的色泽、气味、滋味和组织形态,要求酱腌菜具有正常的外观和风味;理化指标包括水分、食盐含量、总酸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产品的保存期限和食用体验;微生物指标则对大肠杆菌、致病菌等提出了明确的限量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为了保障酱腌菜的质量,生产企业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例如,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蔬菜作为原料,并在腌制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同时,生产环境应符合GMP(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避免交叉污染。
SBT 10439-2007 规定了多种检验方法,用于验证酱腌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感官检验通常由专业人员通过视觉、嗅觉和味觉进行评估;理化检验则借助实验室设备测定水分、酸度等指标;微生物检验采用培养基和显微镜技术检测有害菌的存在情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快速检测技术在酱腌菜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利用便携式光谱仪可以快速测定产品的酸度和水分含量,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此外,一些企业还采用了智能化生产线,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以某知名酱腌菜品牌为例,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 SBT 10439-2007 的要求执行,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均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该企业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腌制设备,实现了精准控温控湿,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同时,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追溯体系,每一批次的产品都可以追踪到具体的生产环节,一旦发现问题即可迅速召回。
据统计,该企业在实施标准化生产后,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85%提升至98%,消费者投诉率显著下降,品牌形象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 SBT 10439-2007 标准在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酱腌菜行业正朝着低盐、低糖的方向发展。许多企业开始研发新型调味料,以减少传统酱腌菜中的钠含量,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此外,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为酱腌菜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工艺、预测市场需求等。
总之,SBT 10439-2007 酱腌菜标准不仅为行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酱腌菜行业将继续向着更加规范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