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砷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砷含量的定量测定。
Title:Food Additive - Sodium Tripolyphosphate -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X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QB 1035.2-1991 是中国针对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砷含量测定的一项国家标准。这一标准旨在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防止砷等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砷是一种有毒元素,长期摄入可能引发慢性中毒,因此对其含量的严格控制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强制定量检测三聚磷酸钠中的砷含量,能够有效避免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累积效应。例如,在肉制品、乳制品和水产制品中,三聚磷酸钠常被用作保水剂和稳定剂。如果其中的砷含量超标,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因此,准确测定砷含量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 QB 1035.2-1991 的规定,砷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Ag-DDC)法。这种方法基于砷化氢与 Ag-DDC 反应生成红色胶体物质的原理,通过比色法确定砷含量。以下是具体步骤:
某食品生产企业曾因三聚磷酸钠中砷含量超标而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经检测,其产品中砷含量为 0.15 mg/kg,超出标准限值 0.1 mg/kg。经过调查发现,问题源于原料采购环节未严格执行 QB 1035.2-1991 标准。企业随后改进了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抽检,最终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未来,除了继续完善 QB 1035.2-1991 标准外,还应加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如便携式仪器的应用,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培训和监管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