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菌种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dible Fungi Spaw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NYT 528-2002 是中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关于食用菌菌种生产的技术规程,它为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规范。这一规程涵盖了从菌种选育、培养基制备到灭菌处理、接种以及后期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了食用菌菌种的质量与产量。
菌种选育的重要性
菌种选育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优良的菌种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种植过程中的风险。例如,在香菇栽培中,通过选育耐高温、高产的菌株,可以有效应对夏季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菌种选育还涉及遗传多样性保护,以防止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种植导致的生态问题。
培养基的科学配比
培养基是菌种生长的基础,其成分直接影响菌丝体的发育状况。NYT 528-2002 对培养基的原料选择、配比比例以及营养成分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木屑、稻草、玉米芯等天然材料常被用作主要原料,而氮源则通常选用豆饼粉或尿素。
灭菌与接种技术
灭菌和接种是保证菌种纯度的重要步骤。NYT 528-2002 提出了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巴氏灭菌法的具体参数,同时强调了无菌操作环境的必要性。在接种环节,规程要求使用专用工具并控制接种量,以避免污染。
后期管理与质量检测
菌种生产完成后,还需进行严格的后期管理与质量检测。这包括对菌种的生长状态、活力及纯度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供后续改进。此外,规程还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每一株菌种的来源可查。
NYT 528-2002 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也为全球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规程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以满足更高品质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