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国有贫困林场的界定指标与方法,包括经济、资源、社会等方面的评估内容和计算方式。本文件适用于国有林场的贫困状况评估及相关政策制定。
Title:Criteria and Methods for Defining State-owned Impoverished Forest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2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国有贫困林场的界定是林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对林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根据标准 LYT 2088-2013,国有贫困林场的界定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指标,还需要综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界定国有贫困林场的核心在于明确其经济困难的标准。通常情况下,这些林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经营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例如,某地处山区的国有林场,由于交通不便,木材运输成本高企,加之市场需求低迷,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种情况下,该林场便符合经济困难的界定条件。
其次,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界定的重要参考指标。国有贫困林场往往承担着重要的生态保护任务,如水源涵养、碳汇功能等。然而,由于资金短缺,这些林场难以有效开展森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林场职工的生活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这也构成了社会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包括财政补贴、技术援助以及政策倾斜等。例如,在某国家级贫困县的林场试点项目中,通过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不仅提高了林产品的产量,还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了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国有贫困林场的界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考量。通过严格执行 LYT 2088-2013 标准,可以更科学地识别出真正需要帮助的林场,从而更好地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