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细胞治疗产品在非临床研究中受试物给药前的质量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机构、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科研单位进行非临床研究时的质量管理。
Title:TSDHCST 003-2023 Non-clinical Research Quality Testing for Cell Therapy Products Before Administ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细胞治疗产品的非临床研究中,受试物给药前的质量检测是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以TSDHCST 003-2023标准为例,其中关于“细胞活性测定”的要求较之前版本有显著变化,这直接影响了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
细胞活性测定的变化及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细胞活性测定仅要求采用台盼蓝染色法,并未对其他检测手段做出明确规定。然而,新版标准增加了流式细胞术等更为精确的方法作为补充,同时强调了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比对验证。
这种调整背后的原因在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台盼蓝染色法虽然操作简便,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全面反映细胞的真实状态。例如,在高浓度毒性物质存在时,该方法可能会低估活细胞比例。因此,引入流式细胞术等高级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为了有效应用这一新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及条件合理选择检测手段。当需要快速筛查大量样本时,可以优先考虑台盼蓝染色法;而对于需要深入分析细胞生理特性的场合,则应选用流式细胞术。
2. 建立标准曲线: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首先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来构建标准曲线,以此作为后续样品分析的基础。
3. 实施平行对照实验: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应对至少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同步测试,并将结果相互校验。只有当两种及以上方法得出一致结论时,才能认定为合格。
4. 记录与报告:完整记录每次测量过程中的参数设置、操作细节以及最终结果,并形成详细的书面报告存档备查。
通过上述措施,不仅能够满足新版标准的技术规范,还能进一步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与评估工作。